东莞大朗:少年篮球赛燃爆夏日

身高1.75米的蔡边队15号中锋球员一上场,比赛形势出现了反转。

2025年7月16日,盛夏的广东东莞大朗镇热浪滚滚,正午烈日下的体感温度超40摄氏度。在蔡边村,一个大棚篮球场上掀起了另一股炽热——一场小学生之间的篮球较量精彩纷呈,小球员的认真程度毫不逊色于职业赛选手。这是“喜迎十五运,助力百千万”2025年大朗镇织城杯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中的一场小组赛。

2025年7月16日,水口小学的篮球队和蔡边小学的篮球队在进行小组赛。

水口队教练在为小球员进行战术指导。

来自水口小学和蔡边小学的篮球小将们展开对决。比赛第一节,张凯杰就投进一个漂亮的三分球,随后又连拿两分,展现出不俗的控场能力。水口队的罗俊曦与李仁智分别贡献11分和9分,他们奔跑穿梭、防守反击,配合得相当默契。然而比赛进入最后一节,蔡边小学六年级身高约1.75米的中锋登场,他明显比水口队队员高出一大截,这成了比赛的转折点。篮下的高度差迅速体现,进攻篮板和防守篮板几乎被这个高中锋垄断,而体力下降的水口队队员也不断出现失误,蔡边队开始逐渐拉开比分。比赛进入最后一分钟,水口队仍咬紧牙关,在两分差距中苦苦追赶,但最终以63比65憾负。

水口小学的球员在投篮。

双方家长在场下聚精会神地看比赛

整场比赛,张凯杰砍下15分,其中命中两个三分球,成为全队的得分王。“水口的孩子们年龄普遍在10到11岁之间,身高不占优势,但拼劲十足,靠着精准的投篮和迅速的跑位,一直紧咬比分。”水口队的教练张杰昌也对自己球队的表现非常满意。赛后复盘,他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少失误”。

蔡边队15号中锋球员在一众学生中显得人高马大,是水口队进攻突破的最大“阻碍”。

这不仅仅是一场小学生之间的比赛,更是一场有关东莞篮球文化的缩影。在这里,即便是十岁的小孩,也能在烈日下的简陋球场打出战术清晰、节奏紧凑的比赛,赢得围观村民的一阵阵喝彩。28岁的带队教练张杰昌曾是水口小学走出的篮球少年,如今回归母校执教,与众多民间教练一样,传递着东莞篮球文化的星火。

休息间隙,来观看篮球比赛的家长为小球员加油鼓劲。

东莞素有“篮球城市”之称,曾培养出朱芳雨、徐杰、易建联等CBA巨星,基层篮球氛围之浓厚全国罕见。无论是工业园区的厂队对抗,还是村与村之间的篮球邀请赛,甚至是小学之间的暑期热身赛,东莞始终流淌着一种淳朴而纯粹的篮球热情。

东莞的篮球故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归国华侨和南下干部带来了篮球运动,很快在工厂、村镇扎根。到了1980年代,东莞几乎村村有球场,镇镇有联赛。大朗、常平、寮步等地的农民白天种地,晚上打球,篮球成了最受欢迎的“夜生活”。1993年,宏远集团成立广东宏远男篮,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东莞的篮球基因开始向职业赛场蔓延。2004年,东莞新世纪(现深圳新世纪烈豹篮球俱乐部)加入CBA,一座城市罕见地拥有两支顶级职业球队。

赛后,两队球员互相握手致意。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篮球决赛也将在东莞激情上演。这一全国最高规格的篮球赛事之所以选择东莞,不仅是因为其先进的体育设施和职业联赛基础,更是因为这里群众的广泛参与和青少年梯队的活力展现了这座城市对篮球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水口队的小球员比赛结束后,围成一圈坐着等待教练作比赛总结。

大朗,作为中国篮球强镇,拥有深厚的篮球运动底蕴和超60年的群众篮球文化基础,尤其是在CBA新世纪烈豹主场落户大朗后,大朗篮球运动事业更是迎来了飞速发展。大朗拥有良好的篮球发展土壤,目前全镇共有篮球场地超300个,其中,承办国际篮球赛事的大型体育馆1座,配备灯光、观众坐席的篮球场200个,室外标准篮球场地100多个,实现了村(社区)篮球场地全覆盖。2023年,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中心公园运动场地,其中,新增篮球场6个,接下来持续将其打造成为街头篮球赛事的主阵地,发展大朗篮球潮文化。

水口队的球员在运球训练。

在东莞的每个镇区,像水口小学和蔡边小学这样的比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从清晨到夜晚,东莞街边的球场都能听到篮球砸地的响声,东莞人对篮球的热爱,是从小就刻在基因里的。在这里,篮球不仅仅是竞技,也是生活,更是这座城市的一种精神和传承。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

责编 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