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启智慧 凝心育教材——2025年全国教材管理人员培训侧记

三月底的山城,虽乍暖还寒,但大地已是春意萌发、生机勃勃。

华灯初上时,西南大学校园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教材建设的研讨,正在热烈进行。

“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新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青海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蔡林珍说道。“我感觉到,目前部分教材编写人员的水平与新时代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吉林省教育厅教材工作处处长崔春雨认为。交流中,一个个问题、需求被抛了出来。“做好教材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要牢牢树立规矩意识,特别是要重点抓好落地的‘最后一米’。”天津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说道。研讨中,与会者提出了一项项意见、建议。会议室里,18位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教材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畅所欲言。

另一个会场,19位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分管教材工作的负责同志和教务、教材部门的同志也在热烈交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高校要把重点放在哪儿,重在管理,还是重在建设?”大家积极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谭松涛认为,对高校而言,教材建设和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建管同等重要,要以建促管,以管理保障建设,协力推动教材建设,出精品同时出人才。这样的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同时进行的有十四场。

三天时间里,教育部2025年全国教材管理人员培训班上,就如何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负责同志及教材工作部门负责人共260余人聆听报告、发言交流、深入研讨。

在交流中,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高度把握教材工作定位、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把握教材建设方向、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高度把握教材建设重点,通过学习,大家更加明确了责任在哪里、如何扛起来。培训接“地气”、冒“热气”,通过学习交流,大家开阔了眼界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学到了有效方法,提升了履职能力。

2024年,可说是教材工作的“大年”。

新修订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投入使用,覆盖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2024年秋季学期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材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实现新突破,推出标志性成果,2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完成编写、审核、出版。

……

2025年,我国教材工作将再启新的篇章。

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规划将更加清晰,全面实现哲学社会科学29个一级学科整体布局。

“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加快实施,力争编写出版一批优质教材,推出一批原创性建设成果。

进行原创性教材建设激励评价改革试点,汇聚一流高校、一流专家、高水平科研出版机构共同参与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和管理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将通过法律切实保障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真正落地。

……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基石,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在守正中把牢方向、在改革中突破难点,更多熔铸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气派的教材将走入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师生。(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亚辉)

作者: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