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主体是指具有宪法或法律赋予的法定立法权力的国家机关,它们有权制定、认可、修改、废除法律。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立法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国务院:
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制定部门规章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规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包括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可以制定适应本民族自治地方特点的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它们可以制定规章。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可以制定适应经济特区的法规。
立法主体通过制定、认可、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行为来行使立法权力,所创制的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约束力。这些法律规范在法律效力、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实施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