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一寸林地闲着——7月1日,安顺市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鸡农庄”)的万亩林地内,养着40万羽土鸡,地里种着蒲公英、车前草,林间植有黄柏树,黄柏还套种着铁皮石斛等。
这片林地,是安顺林下经济“三维立体”开发模式的一个缩影。安顺通过对153.47万亩林地的立体开发利用,创造出复合经营模式,目前,林下经济年产值已突破50亿元。
“我们的鸡吃部分中药材,鸡粪又反哺中药材。”金鸡农庄负责人金杰说,这就是循环经济。

目前,金鸡农庄已建成安顺市最大的禽苗育雏基地,年育雏规模达260万羽,并成功培育出自主品牌“金鸡麒麟花”,该品种肉质鲜美且抗病性强,每只鸡年产蛋量超130枚。
同时,万亩林地内种植的蒲公英、车前草,既能采收,又是鸡的天然食物。而林间种植的黄柏树是优质木本中药,8至10年树皮即可入药,市场需求稳定,树干上还绑扎铁皮石斛,2至3年采收,收益快、附加值高,形成以“以短养长”模式,即用石斛收益补贴黄柏等长周期树种的管护成本。目前,该公司综合年产值达1.17亿元。
金鸡农庄不仅实现了种养结合,还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每到周末,这里便人气爆棚,一年接待游客超过上万人。
金杰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打造透明的食品生产车间,深加工各种鸡肉食品,让鸡、蛋、中药材发挥出更大价值。

在金鸡农庄,对林地立体开发也拓宽了就业空间。仅在中药材管护上,就需要大量的工人来除草、修枝、采摘,农庄吸纳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务工群众超过1万人次,工人日工资为120元至250元。
在安顺,像金鸡农庄这样让林地“寸土不闲”的案例并不少见。在安顺市普定县持恒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精种植基地内,一个个“金疙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密码。
据了解,黄精是传统中药材,根茎入药,有健脾润肺等功效,属于药食两用植物。其喜阴耐寒,尤其适合林下种植。
该公司种植了上千亩黄精,其中还套种了黄柏。黄精每亩6000至8000株,预计收益4万元/每亩。而黄精种植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

“我在这里务工,月薪2000至3000元。”该公司从事黄精种植和管护的工人卢慧告诉记者,守在家门口就业挺不错。
安顺林下种植正在遍地“开花”。贵州恒信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罗官村探索出“黄柏+树莓”的复合种植结构。该公司于2023年种下1000余亩黄柏,考虑到黄柏长达8至10年的生长周期,又于2024年在林下套种了“黔莓1号”无刺黑树莓。树莓不仅改善了林地遮阴结构,还为黄柏营造出更适宜的生态环境。而树莓亩产可达2000斤,批发价40元/斤,还可加工成果酱、果酒等,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
林下还打造出森林康养。
安顺市西秀区的九龙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依托西秀区甘堡林场的丰富资源,涵盖了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天芽茶产业基地、九龙山国际森林康养基地等多个区域,总面积20平方公里。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适宜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以及优质的水源,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7年,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贵州省首批“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目前,该度假区正围绕森林观光、度假、养生等项目进行建设规划。
另外,黄果树旅游区柏联温泉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数据显示,安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市已建成18个康养基地,2024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综合收入超4000万元。
一寸林地不闲置,一方资源皆生金。从“绿色资产”到“生态红利”,安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特色林业、生态旅游等多维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编辑 杜延卿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