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陕西网讯(记者 刘思琦)5月7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处长李臻,介绍围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办法》落地实施相关工作情况。

李臻表示,一直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妇联等部门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

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积极创新沟通途径,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回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让学校走进家庭,严格落实家访制度:校级领导班子须率先执行家访任务,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应定期开展家校互访,全面掌握学生成长环境和轨迹,实现家校信息双向互通,构建高效协作机制。

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特殊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实施“三个一”,即班主任“每日一问”、校(园)长“每周一见”、县(区)教育部门“每月一看”,帮助解决学生学业和生活等困难。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

组织开展《办法》大学习大讨论,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培养、培训、考评体系,提高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家校沟通和协同育人能力。继续鼓励高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发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家庭教育专业服务人才,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加强协同建好“教联体”

树立健康第一的成长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推动各地全面建立“教联体”。比如,协同宣传、文旅、科协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协同卫生健康部门强化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防近视、防“小胖墩”、防脊柱侧弯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协同共青团、少工委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探索创新“开门办思政课”等,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