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27日电 题:赛事之“窗”演绎多元城市——成都赛事经济观察之三
黄晓芸、陈地、董小红
想了解一个别样的成都,体育赛事是一扇“窗”。
四月的成都,凤凰山专业足球场内成都蓉城队的中超主场比赛激战正酣;天府国际竞技训练中心球场上,2025中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激情挥拍;在温江北林绿道、东安湖公园、街子古镇等城市打卡点,跃动着马拉松、越野跑爱好者的身影……
以休闲、安逸著称的成都,随着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脚步,展现出了更具动感与活力的一面。
运动融入城市日常
“不论是新‘入坑’的(骑手)还是长期爱好者,大家都感觉越来越幸福。”对于从事自行车运动20余年的罗伟来说,幸福就是见证了成都的骑行路线拓展到绿道、公园和山地,专业的运动自行车商店也越来越多。
黄艾琳是一名户外运动博主。她说,成都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众多山地、绿道、湖泊等场地资源,身边很多人从观望、尝试,再到深度参与某项运动,运动场景的多元与便利是重要因素。
罗伟和黄艾琳感受到的变化从何而起?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成都大运会、成都马拉松等赛事。一场场赛事让市民们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播下了全民健身的“种子”。
全民健身的推广,离不开持续完善的运动环境。据统计,49个新建、改(扩)建的大运会场馆分类实施开放,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由此获益的健身市民已超过550万人次;成都统筹新建、改造提升体育公园69个,打造社区运动角407个,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830个。
成都还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和世界运动会项目进社区等活动,构建“运动成都·十二月市”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活动体系,将运动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赛事经济延伸更广更深
清明节假期,位于成都春熙路的劲浪体育·金开运动中心日均客流量高达2万人次。来到一楼的体育用品店,跑步装备被“C位”展示。
“每家店铺的陈列布局都是根据消费需求而定。”劲浪体育品牌官周奕桥说,3月底举行的成都世遗马拉松对跑步装备的销量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商场内的跑鞋品牌亚瑟士是成都世遗马拉松的赞助商,其在比赛现场设置的快闪店两天营业收入达60万元。
得益于国际高级别赛事的引领与自主品牌赛事的带动,成都赛事经济愈发充满活力。
国际高级别赛事方面,2024年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门票收入超5000万元,赛事直接经济效益达5.4亿元;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外地观众占比近80%,撬动文旅消费共计3.8亿元。自主品牌赛事成都马拉松2024年与东亚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三赛合一”举办,外地参赛选手超七成,总体经济影响约3.37亿元。
赛事经济如何从“爆红”变为“长红”?成都推出“运动过节·观赛度假”的体育消费概念,在旅游景区、公园绿道、商业中心等地点植入体育项目和消费业态,拉长赛事经济链条。据统计,2024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同比增长超9%。
“以前很多外地人来成都是吃火锅、看熊猫,现在很多是专程到成都骑绿道、看比赛。”周奕桥说。
以赛为“桥” 拓展城市影响力
走进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充满成都元素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店内工作人员罗百川介绍,在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中,融合成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世界各地参赛运动员的青睐。
大型赛事是城市天然的“推广大使”。成都市体育局局长王毅说:“通过体育赛事,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成都的发展潜力和多样魅力。”
以赛事为“桥”,成都持续加强对外交往。自2015年11月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以来,成都和韩国大邱一直保持密切的交流互动。2024年10月,大邱马拉松组委会一行8人受邀来华参加2024成都马拉松。大邱马拉松组委会成员姜泰旭回忆在成都的参赛之旅时说:“我们去了成都的很多景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现代风貌。”
随着城市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成都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我们发现,高层次人才非常关注城市的体育运动便捷度。”王毅表示,体育赛事对人才引进、产业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据统计,成都人才总量目前已超过650万人,2024年新引进青年人才52.9万人。截至今年2月,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15家在蓉投资落户,约5000家外资企业在蓉经营发展。
“透过国际友人的眼光,我们看到了成都的很多优势。”王毅说,“大型比赛特别是大运会后,成都的信心、成都市民的信心都有提升,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