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杜峰)“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期间,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表示,随着低空经济应用规模的扩大,飞行器、起降点、低空管服的边际成本都会快速下降,成本曲线会交织互换,但低空经济的培育需要很长时间,对于运营商而言,需要选择更加合理的组网方式。中国电信循序渐进积极推进低空通信网络建设,为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感一体提供精准低空感知和定位
通感一体网络作为面向6G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将通信、感知和算力深度融合,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输、处理和辅助决策,在保障低空空域安全、发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中国电信自2020年以来关注6G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动态,秉持云网融合理念,聚焦新型网络架构、天地一体、通感一体、通智融合等关键技术,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在技术创新引领上,中国电信牵头我国首个6G通感国际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5G-A通感组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提出“基站感知”国际标准立项主张。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栾晓维表示,“基站感知相比基站-终端协作感知,部署和升级相对更加容易,感知能力的提升无需终端配合。”
同时,中国电信积极推动规模应用示范,重点攻关低空规模组网能力,解决空地一体组网技术难题,2024年4月,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江苏电信和中兴通讯在南京滨江经济开发区完成了5G-A业界最大规模低空通感一体化组网验证。此次验证呈现业界最大规模协同组网、复杂轨迹精准感知、多目标检测跟踪三大亮点,实现低空通信的连续覆盖,率先开通通感一体的低空试验。中国电信打造的广域覆盖、超大带宽、天地一体的低空超宽带智联网已在湖北等八省部署应用。在武汉、南京等城市,中国电信还开展了高智能、高精度、高效能的低空感知网的试点验证。
中国电信在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中,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与商业模式探索。2024年,中国电信成立了无人科技公司,采用专业公司化运作,与美团、顺丰等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层次合作,特别是在商业模式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些合作,中国电信不仅加速了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还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通感一体布局提升低空安全保障
在北京延庆的通感监控平台上,一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整体清晰可见,4K摄像头实时画面也在流畅回传。近日,由北京电信与中兴通讯联合部署的5G-A通感一体化网络,创新的“通信+感知”双轮驱动模式,稳定保障着超25Mbps的视频传输速率,更精准捕捉着区域内每架无人机的三维轨迹。通感一体构筑“空中哨兵”只是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加快通感一体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国电信海南公司携手中兴通讯提前在琼海市博鳌东屿岛部署了5G-A通感一体化基站对无人机实施厘米级高精度监测,依托先进感知算法与强大算力支撑的5G-A通感一体化基站,实时追踪无人机的位置和飞行轨迹。
在浙江,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联合南湖公安完成了5G-A低空通感一体感知能力试验,率先在南湖周边实现了无人机飞行轨迹跟踪等感知能力验证,为嘉兴城市低空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福建,中国电信宁德分公司在寿宁下党乡、宁德市体育中心、金蛇头等重点区域建设毫米波通感基站,全力打造通感一体重点区域,实现对实时空域非法无人机入侵的精准识别、敏锐感知、精确定位以及后续高效管控措施,极大提升了低空飞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迭代式组网推进通感一体发展
低空覆盖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基于运营商现有的公网系统,还是针对低空单独建设一张专用网络构建低空通感一体网络?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认为,低空覆盖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迭代式组网才是“最优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电信在过去一年中积极行动,全国范围内加速布局和优化低空通信基站。在现有2.1/3.5G网络和设备的基础上,通过1GHz和5GHz的5G基站技术,结合毫米波感知能力,以及高空ATG的外场测试,中国电信构建了三维立体覆盖方案,低成本快速部署地空通信网络。
在广域覆盖方面,中国电信依托于现有广泛分布的基站资源,基于3.5G与2.1G多频段协同组网,采用虚拟双频分层波束和大张角天线技术,可保障空域连续覆盖。
在超大带宽方面,200M频率带宽结合FDD上行资源优势,可提供25Mbps+的回传能力,确保低空4K超高清视频稳定回传。中国电信基于通感一体技术与AI深度融合,针对光缆外破风险及同路由隐患,基于现网环境,采用相位OTDR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分析振动信号特征,实现风险预警与故障定位,降低业务中断风险,准确率大于90%。
在天地一体方面,中国电信依托自有的天通卫星,通过5G网络+卫星通信组网构建起无缝覆盖的天地一体网络。
在低空感知网络方面,中国电信通过波形设计、通感帧结构设计、感知信号时序设计等一系列创新,实现了全域空中感知,并引入了AI识别和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提高了目标识别的准确度。
在毕奇看来,低空经济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产业发展初期,充分利用现网来进行低空组网,最大程度降低初始成本,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再不断的更新网络,当无人机等各种飞行器的数量达到千万级别后,可以考虑采用专网的方式来进行覆盖和感知,这可能更加符合国情。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