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正值春季北迁高峰,成群的反嘴鹬在深圳湾海面上休憩。
4月22日,成群的反嘴鹬在深圳湾觅食休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反嘴鹬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它们利用弯曲上翘的喙部贴近泥层,像"小挖机"一样过滤泥沙获取食物,每年4月至5月是它们的春季迁徙期,这些湿地精灵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在深圳湾,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鸟类的身影,眼下正值春季候鸟北迁高峰期,海面上格外热闹。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印发实施《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2025-2035年)》(简称《规划》)。《规划》是全国超大城市首个统筹陆海全域、覆盖全要素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规划》以“山海共栖,万物生息”为愿景,明确打造“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首善之城、国际生物多样性友好示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总体目标。规划方案围绕“维育野性生息山海、建设和谐共生都市、争创生态文明先锋”三大策略,提出十大举措,绘就深圳自然生态新图景。
为实施更精准的就地保护管控,深圳首次全面摸清深圳野生动植物资源家底,科学建立保护物种的生境空间图谱,并据此规划重点动物栖息地不低于600平方公里和重点野生植物原生地不低于130平方公里,精准保护319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193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深圳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驿站。这里拥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记录到原生脊椎动物651种、野生维管植物2218种、海洋游泳动物187种、底栖动物42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展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美丽城市
采写: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影:南都拍客 罗剑华

码上阅读 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