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小米汽车至暗时刻带来哪些反思

据大河报报道,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遭遇严重交通事故。事故造成驾驶人和两名乘客死亡。三人均为在校大学生,此行是从武汉到安徽参加考试。

4月1日午间,小米公司发布声明称,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时速116公里持续行驶。事发路段正在施工,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最终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确认的时速约为97公里。

一起车祸,三人遇难,小米进入至暗时刻。这不仅带来股价的狂跌、人设的崩塌,还有对新技术发展太快的迷茫。

网传图片显示,事故车辆已被烧得面目全非,但整体框架完整。令人痛心的是,无论是热心群众还是赶来的交警,都无法打开车门,这堵死了最后的逃生之路。家属表示,女儿已炭化,“人都烧没了”。

打不开的车门,像是一个现代化的隐喻。智能汽车行业汇集了最尖端科技、最多资金和顶级人才,却连一扇车门都无法及时打开。

车主表示,他和遇难的女友都是小米忠实粉丝。这句话尤其令人心碎——他们所热爱和追捧的,最终让三个年轻生命成为了技术进步的祭品。

小米SU7上市以来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无往而不胜。凭借极致营销,尤其是雷军独特的个人魅力,小米SU7成功俘获了年轻消费者。雷军无处不在的身影——产品发布会上、武汉大学樱花树下、各类综艺节目中,让他成为行走的流量包,为小米带来惊人销量。

我们惊艳于雷军个人的儒雅帅气,赞叹于小米的营销战略,但我们也应该清楚,个人魅力不等于产品质量,成功营销也不能与安全画等号。

事故还在调查中,我们不敢妄加揣测,但有一些事实是摆在面前的:根据小米发布的第一份公告,事发当日的22时36分48秒,系统发出了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44分24秒发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44分25秒车辆被人接管,26秒发生碰撞。从时间线可以看出,智能驾驶显然无法应对这类突发情况,也没给驾驶员留下足够反应时间。

依赖流量终将被流量反噬,迷信科技终将被科技反制。作为老司机,我始终不解:生命本该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何有人敢把方向盘交给尚不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是营销的蛊惑,还是对科技的盲目崇拜?抑或是我们已深陷资本营造的“科技改变一切”的巨大幻觉中?

不能因一起事故否定一家企业,科技进步确实需要试错空间。但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的进步?是华丽的营销话术、炫酷的外观设计、华而不实的“隐藏式门把手”,还是对核心技术与安全保障的持续突破?

“Are you ok?(你还好吗?)”这个曾让雷军引以为傲的梗,如今成了沉重的命题。他需要回答的,不仅是这场事故的真相,更是整个行业对生命应有的敬畏。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