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吴西军:扎根贵州 以科研匠心筑西部医疗新高地

3月10日,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实验室,吴西军博士正俯身指导学生分析黔产中药材活性成分数据。实验台旁堆叠的干细胞研究论文和待修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无声诉说着这位科研工作者扎根贵州十二载的执着追求。

2022年吴西军荣获抗疫先锋称号。受访者供图

2013年,硕士毕业的吴西军面临人生重要抉择,回到家乡河南正阳还是留在求学地贵州。

“当时贵州医疗资源较薄弱,但正是这种‘薄弱’表明这里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吴西军表示,彼时贵州生物医药产业刚刚萌芽,“大数据+”战略的东风与丰富的苗药资源形成的独特优势,让他看到了科研报国的广阔天地。他毅然留在贵州省细胞工程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启与贵州医疗事业共同成长的征程。

在干细胞治疗领域攻坚的岁月里,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在团队负责人何志旭教授的带领下,吴西军与团队一起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成功助力贵医附院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干细胞临床研究资质的医疗机构,相关成果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些突破不仅填补了区域医疗技术空白,更让贵州在干细胞治疗医学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2021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至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吴西军肩负起科研管理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重任。他创新提出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带领团队孵化专利技术、培养专业人才。

十二年间,吴西军累计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动能转化。

科研之路从无坦途。吴西军坦言团队也曾经历过数百次关键实验失败。支撑他们坚持的不仅是科研信念,更有贵州持续优化的人才政策:从“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到“科技专员”制度,再到贵阳市“人才服务绿卡”体系,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创新动力。这种双向奔赴,让异乡人找到了事业扎根的沃土。

吴西军当前就职单位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受访者供图

如今身兼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临床研究三重职责,吴西军仍保持着“泡实验室”的习惯。同事们常见他在凌晨核对实验数据的身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季带领团队彻夜修改项目书已成常态。这种“把一天过成25小时”的拼劲感染着整个团队,共事四年的冯兴丽感慨:“每次看到吴老师的工作状态,就觉得科研路上还能再加把劲。”

2025年,站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潮头,面对贵州生物医药产业尚处初级加工的现状,吴西军期待贵州医疗卫生发展迈向新台阶。

吴西军参加行业会议。受访者供图

“当道地药材转化为精准医疗方案,当凉爽气候成就细胞治疗的天然实验室,贵州定能在生物经济新赛道实现换道超车。”吴西军目光坚定地表示。

实验室窗外的樱花年复一年绽放,吴西军笔记本扉页上“科研要有静气!”的座右铭却始终如新。从黄河儿女到黔中骄子,这位医学博士用试管与数据丈量着特殊的乡愁——在苗药清香与干细胞图谱交织的科研人生里,他找到了比故乡更辽阔的天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