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缩水”

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自5月份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引发银行理财市场波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超百款理财产品发布公告,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甚至有产品收益下限跌破2%,逼近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轮调整主要受政策利率下行传导至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影响。

面对收益预期骤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或重新权衡资产配置。稳健型投资者可能转向现金管理类产品或定期存款;风险偏好稍高的,或增加对“固收+”产品关注。

固收类理财收益“失血”

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产品的投资范围、策略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对产品未来可能达到的收益率进行的预估。

近日,平安理财方面发布公告称,拟从5月28日起调整“平安理财—启航成长半年定开3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一个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年化为2.00%~2.70%。此前,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理财机构亦发布了对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的公告。

对于此次理财产品比较基准调整的原因,平安理财方面认为,主要是受政策利率下行的影响,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会同步下行,因此,理财公司会对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做出相应的跟随调整。

兴银理财方面亦表示,近期,该公司基于对市场环境、政策导向及产品策略的综合评估,对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合理调整。此次调整旨在更科学地反映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提升基准与实际投资策略的匹配度,同时积极响应市场变化,确保投资者享有更透明的参考标准。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李倩梳理,本次调整主要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货币基金、纯债基金,以及银行推出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

“5月,央行先后通过降准降息等一系列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带动市场利率走低,导致债券、存款等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银行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主要以债券之类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底层投资标的,底层资产收益的下滑压缩了此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空间。”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亦认为。

李倩告诉记者,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多为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其收益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而降低。同时,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披露制度不断强化,要求业绩比较基准须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情况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分析称,随着新一轮降准降息,资金利率中枢也随之下降,这直接影响到理财投资资产端收益率,包括存款、债券收益等。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保证收益,而是对投资人持有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预期指导。随行就市的预期收益率下调,也充分符合监管要求,并提前管理投资人对持有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预期。

“理财管理人基于产品特性、投资策略及市场环境变化,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一方面,底层资产收益下滑导致了资产端承压,及时调降基准可更客观反映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合理收益预期,避免因业绩基准展示虚高引发投资者误解。另一方面,近年来监管趋严,要求理财产品收益与底层资产收益紧密挂钩,根据市场真实表现对产品业绩基准进行调节也是监管的导向,推动银行理财向‘真净值化’转型。”盛悦说。

资金“跷跷板”效应隐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整后,诸多理财产品收益率逼近同期存款利率。

如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净值型理财产品B款业绩比较基准调整的公告显示,原业绩比较标准年化2.10%~4.05%现调整为年化1.50%~2.50%,变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生效日为5月14日。此外,中银理财—稳富(30天持有期)2号业绩比较基准由2.35%~2.95%(年化)调整为1.40%~2.40%(年化)。

从行业情况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市场共新发了2737款理财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2045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1%,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李倩认为,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破2%,逼近同期限存款利率,一些原本从存款转移至理财产品的资金,可能会重新回流到存款市场。“未来,随着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可能会增加长期限理财产品的配置,以提前锁定当前相对较高的利率,并且多元化配置趋势将逐步加强,降低单一资产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不过,近日存款产品利率又有了调整。

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年内首次下调,一年期LPR和五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一年期LPR为3.00%,五年期以上LPR为3.50%。

同日,六大国有银行均对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601988.SH)、农业银行(6012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的活期利率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调15个基点;七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3%。邮储银行(601658.SH)定期整存整取半年期、一年期下调15个基点至0.86%、0.98%,其余与其他五家银行一致。

此外,招商银行(600036.SH)也同步下调了存款利率,调整后,该行活期利率以及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保持一致。

5月21日,八家股份制银行普遍对六个月期、一年期、二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存挂牌利率普遍下调25个基点。具体来看,八家股份制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挂牌利率分别降至1.15%、1.2%[民生银行(600016.SH)为1.15%]、1.3%、1.35%。

徐雯超告诉记者,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有一定“跷跷板”效应,随着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后续不排除部分银行理财资金回流存款的可能性。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为满足投资者低波稳健的投资需求,绝大多数仍然投向固收、类固收类资产,同质性较高。后续,银行在多样化投资组合,满足不同客户对期限、流动性、收益率等多重需求方面仍然充满挑战。

平安理财方面指出,经过该轮利率下调,商业银行五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在2%及以下,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可考虑在资产配置的结构上作出调整,适度提升对风险资产(如股票、黄金等)的配置力度。

破解低利率困局

在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背景下,兴银理财方面表示,“固收+”产品供给能力及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财公司应在控制波动与争取适度增厚收益间寻求平衡,例如通过多资产配置、量化策略等提升“固收+”产品的竞争力。

面对低利率环境,平安理财混合投资部兼结构化投资部总经理曾翰文建议,一方面银行理财需结合资产价值、宏观周期等因素做好分散配置,将权益资产做更细致、更科学的分类,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优化回报;另一方面,要持续在权益市场挖掘优质资产,如红利资产具有“高股息与抗波动性”的属性、可转债具有“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的属性等,理财公司可通过配置相关的资产与策略,在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提供收益增厚的产品选择。

李倩认为,理财公司需通过产品创新与投研能力升级等方面进行突破。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加速拓展多元化资产配置,通过增配权益类资产、另类投资等产品提升收益弹性,形成差异化的收益风险组合,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投研方面,理财公司应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以及市场走势,深化宏观研判与波段操作能力以捕捉市场机会,并且加强对投资组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合理控制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暴露。

崔盛悦向记者分析称,在产品创新策略方面,理财公司可以积极拓宽资产配置边界,捕捉多市场投资机遇。例如,今年以来监管多次发文鼓励银行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理财公司可以适度布局部分“含权”产品,以迎合具有一定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权益投资上,也可以利用优先股、红利策略、指数化投资等方式控制波动。还有部分机构抓住了今年黄金市场上涨的机遇,推出“固收+黄金期权”的结构性产品,以小额期权费博取黄金价格波动收益,兼顾稳健与弹性。也可以升级产品设计方式,例如此前有机构推出“不达业绩基准不收管理费”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也对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财公司需要保持自身在固收类资产上的投研优势,同时加强建设多资产、多策略的投研体系。采用多元化大类资产配置思维,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灵活选择资产,通过各类资产的低相关性分散风险,也能获得更多市场收益机会。也可以引入具有全视野、多资产配置经验的投研人才,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设立专职团队,以提升工作效率。”崔盛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