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尚燊
正值“五一”假期,但今年55岁的高海发跟往常一样钻进了仅有1平米的160t铁路救援起重机驾驶室里。他取下手套,将双手贴在操作台上,金属的寒意瞬间溜进了这位青海汉子布满纹路的掌心。

1992年,21岁的高海发来到青藏铁路柯柯折返段工作。作为一名见习生,他努力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对照着资料一点点摸索起重机的操作技巧。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救援机械司机。

2006年,青藏铁路引进德国产160t救援起重机。面对全英文操作界面,只有中专学历的高海发没有退缩。他坚持吃住在车库里,对照着起重机的德文原版图纸逐项标注翻译。黑色铅笔的标注填满了他的本子,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整理出一本全中文起重机操作手册。这本手册实用性强,至今仍在青藏铁路救援机械司机中传阅,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正是凭借着这种钻研精神,在2011年,高海发代表青藏铁路参加原铁道部举办的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唯一一名来自世界最高海拔铁路的救援机械司机,他凭借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160t救援起重机整体吊复以及其他比赛项目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操作水平,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可。
如今,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机务段救援基地,高海发独创的“三三制”教学法成了新一代救援司机的必学课程。“每项操作必须经过3次理论推演、3次模拟训练、3次实战检验,才能被评判为合格。”高海发始终秉持着高标准、严要求。30多年来,他共为铁路沿线输送了26名技艺精湛的救援机械司机。这些司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像一颗颗钢钉扎根在“天路”,为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编辑:李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