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复利计算公式
\[ F = P \times (1 + i)^n \]
\( F \) 表示最终本息和
\( P \) 表示本金
\( i \) 表示每期利率(通常以小数形式表示,如5%为0.05)
\( n \) 表示计息周期的整数倍(如1年计息1次,则 \( n \) 为1)
逾期复利计算公式
逾期复利是在逾期后按照罚息利率计算复利。
公式为:复利 = (本金 + 上期结算利息) × 罚息利率 × 结算期间
其中,罚息利率通常在合同约定的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如30%)。
示例
假设某借款人在借款10万元,年利率为5%,借款期限为1年,但到期后只还了本金和利息共计11万元,尚有1万元利息未还。若逾期后按照罚息利率(年利率的130%)计算复利,逾期天数为30天,则:
正常复利计算
最终本息和 \( F = 100,000 \times (1 + 0.05)^1 = 105,000 \) 元
逾期复利计算
上期结算利息 = 100,000 × 0.05 = 5,000 元
罚息利率 = 0.05 × 130% = 0.065
复利 = (100,000 + 5,000)× 0.065 × 30 / 360 ≈ 54.17 元
因此,逾期后借款人需要支付的总利息为5,000元(正常利息)加上约54.17元(逾期复利),共计5,054.17元。
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明确借款合同中的复利计算条款,包括正常复利和逾期复利的计算方式、利率和计息周期,以便准确计算和支付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