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福建西部的革命老区三明市宁化县是福建的产粮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享有“红色粮仓”之美誉。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宁化曾用“千担纸、万担粮”为中央苏区的生存发展和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眼下,宁化正积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雕塑《起点》右下角的坐标便是宁化境内红军长征出发地——上曹村的东经坐标。粮食20余万担、布草鞋20万双、钱款54万元……长征前夕,宁化民众筹集大量粮食和钱物支援红军前线作战,还制造了包括被服、军服以及医疗卫生用品等支援前线。
铭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当前,福建以“长征出发,撤离苏区”为主题定位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据宁化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邱明华介绍,宁化县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保护规划》的项目共有17个,占福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总投资18.84亿元。截至2025年4月底,已完成投资15.34亿元,目前已完成15个项目并投入使用。
豆香浓郁、久煮不烂、弹牙有劲……在凤凰山村红军街的砣子店铺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边吃砣子,一边听淮土镇党委书记兰世能介绍砣子的做法。
“红军街的业态突出‘淮土味’,既有红色主题文创馆,也有红色主题民宿,还有特色小吃、茶饮、农产品和伴手礼。”兰世能说,已有14家门店入驻红军街,力争将其打造为红色文旅融合示范街。
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淮土)建设项目落地凤凰山村。借此契机,凤凰山村加快推进红色遗址的保护修缮,实施红军街历史风貌修复,新建了鞠旅陈师广场、情忆园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
兰世能说,散发着革命荣光的一张张红色名片,让淮土镇迅速“出圈”,引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2024年,淮土镇接待游客数量达到6万余人次,约是该镇常住人口的5倍。
淮土镇的变化是宁化县加快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化县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精选打造了4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介宁化县革命纪念园、长征精神教育基地等13个红色旅游景点,开发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谷文昌精神等8个地方特色课程,持续提升红色宁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第一季度,宁化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3.80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国内游客旅游花费8.36亿元,同比增长14.8%。
在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的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记者看到了保存较为完好的26条红军标语。石壁镇文化站站长张河斌说,为了保护部分标语,县里从2020年开始,统一做了可拆卸的亚克力保护面板,以物理隔断的形式,避免参观者触碰标语。透明面板上还进行了文图复原,便于参观者看清、理解标语内容。
石壁镇党委书记吴玉凤说,近年来,当地通过修缮红色遗址、建设红色文化展馆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同时,加速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青草药、白莲种植,形成百草园青草药种植基地、荷花栈道旅游观光景点。坚持把美丽乡村庭院建设同庭院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的闲置空间,把鱼腥草、马蹄金等“挪”到家家户户的庭院,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2024年,宁化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84亿元,按2020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6%。经过多年的精心布局和深度耕耘,宁化县已明确了硅基新材料、安全应急、现代农业、竹木产业、文旅康养、矿产深加工等6条产业链,正加快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吹响嘹亮的奋进号角。(记者 林凯)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