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敏感时刻沙特防长首访伊朗为哪般

特约撰稿 马迁

4月12日和19日,美国与伊朗在第三国阿曼主持下先后就伊核问题举行了两轮会谈。这是两国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来进行的首次正式谈判。在这一敏感时期,美国重要盟友沙特的国防大臣哈立德·萨勒曼亲王4月17日访问伊朗首都德黑兰。这是自1999年时任沙特国防大臣苏尔坦亲王访问德黑兰后,时隔25年的一次历史性访问,也是沙伊双边关系的里程碑。在美伊核协议谈判敏感时期,沙特踏入“是非之地”究竟意欲何为?

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

长期以来,伊朗与沙特作为地区两大强国,因教派分歧、地缘竞争及阵营冲突而关系紧张。2001年,双方签署安全合作协议,旨在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跨国威胁。然而,随着也门战争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的升级,两国关系急转直下。2016年,沙特处决什叶派教士尼米尔后,伊朗爆发抗议,沙特驻伊朗大使馆遭冲击,两国断交。然而,近年来两国均表现出务实态度。沙特在也门战争陷入僵局后,开始寻求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伊朗因国际制裁和经济压力,亟需打破孤立局面。

2023年,在中国外交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在北京达成历史性和解,结束了长达7年的断交状态,逐步推进多领域合作。这一突破性进展为两国关系的全面恢复奠定了基础。沙特国防大臣此次访问伊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伊核协议谈判再添变数。伊朗此番邀请沙特国防大臣访问德黑兰或许是试图通过拉拢沙特,一方面缓解国际和地区压力;另一方面争取沙特在核谈判中发挥积极的第三方作用。沙特作为美国传统盟友,若能扮演调解角色,将为美伊间接谈判提供新的斡旋空间。

双方会谈主要聚焦三个议题

哈立德亲王此访是应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的邀请,访问期间分别会见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多位政治和安全高官。哈梅内伊表示,两国发展关系利于彼此,双方可在政治和经济上优势互补,共同克服某些敌对力量,并强调“地区兄弟国家间的合作强于依赖域外国家”。哈立德亲王表示,此次访问就是为了深化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沙特希望建设性的会谈将使沙伊关系比过去更加牢固。

仔细梳理发现,在哈立德亲王此访中,沙伊双方会谈主要聚焦三个议题:

其一,美伊核谈判。沙特虽非谈判直接参与方,但作为地区大国,其立场举足轻重。沙特官方表态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同时强调反对核武器扩散。此次访问被视为沙特间接影响核谈判走向,确保降低核扩散风险并减少地区紧张。沙特国际问题专家指出,伊朗意识到先前的“革命策略”已难以为继,转而寻求与沙特合作构建“无紧张局势的地区”。加之伊朗正面临“国际孤立”和经济压力,与沙特合作符合其现实利益。对沙特而言,支持核谈判既是对地区稳定的贡献,也是其“不结盟战略”的体现。

其二,也门问题与红海安全议题。也门战争是沙特与伊朗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沙特驻也门大使参与此访代表团,表明也门问题是会谈重点。两国若能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不仅有助于也门和平进程,还能缓解红海航运危机,为全球贸易和能源安全提供保障。此外,打击海盗、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也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这为防务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其三,经济合作议题。经济合作是沙伊两国重建互信的重要途径。本次会谈中,沙特阿美公司开发伊朗石油项目的可能性也被提及,但这需要以核问题取得突破为前提。沙特与伊朗同为欧佩克成员,曾在稳定油价方面成功合作。2025年2月,伊朗经济部长访问沙特,讨论双边投资和贸易合作。此次哈立德亲王访伊重提为贸易和投资合作搭建桥梁,旨在逐步减少两国敌对情绪,为政治和解创造有利条件。

机遇与挑战并存

沙特与伊朗的和解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对沙伊接近的态度复杂,一方面乐见地区稳定,为美国减少“维稳”开支;另一方面担忧中国借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对中国而言,沙伊和解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实践,彰显了中国作为调解人的大国外交能力。

地区国家也对沙伊关系缓和表示欢迎。也门、黎巴嫩、伊拉克等长期受地区冲突影响的国家,有望从两国和解中获益。此外,沙特近期在俄乌战争、苏丹冲突等问题上的调解努力,与其对伊朗的外交行动一脉相承,体现了其发挥地区稳定维护者的角色。

沙特与伊朗关系的缓和为中东地区带来了久违的和平曙光,但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一是互信赤字,两国长期敌对留下的猜忌难以短期内消除,军事合作尤其敏感;二是也门局势,胡塞武装的行动可能成为影响沙伊和解进程的不确定因素;三是大国影响,美国可能影响沙伊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四是经济障碍,美西方国家若持续施加制裁,势必限制沙伊双边经济合作的持久性和可行性。

尽管如此,沙伊两国领导层展现出的务实态度为未来合作提供了希望。伊朗多次向沙特强调“无意将核能用于非和平目的”,沙特则表达对地区稳定的承诺。若双方能够将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中东地区或可逐步摆脱对立死循环,迈向共同发展。国际社会应鼓励这一趋势,同时警惕破坏性力量的干预。(作者简介:马迁,北方民族大学卡塔尔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