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西泠印社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式开展。
这次展览堪称西泠印社规模空前的一场外展,开创了西泠印社文人篆刻藏品大规模外展的先河。200余件展品涵盖了书画、篆刻、金石拓本、印谱、印屏等文物级精品,参展名家同样星光熠熠,包括“西泠八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叔同等。

展览现场
创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社员都是擅长篆刻、书画、鉴藏的大家。122年来,他们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共同铸就了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堡垒。

潘天寿《秃鹫图轴》
西泠印社海纳百川,不囿地域门户,与广东也有着不少渊源。晚清时期,岭南篆刻开创者黄牧甫就与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齐名。进入民国,广东篆刻的代表人物,如邓尔雅、易孺等,都与西泠印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览现场
西泠印社的成立,也开创了篆刻艺术活动从个体转向社团的先声,濠上印学社、三余印社、天南金石社等广东印学社团,便在这一模式影响下逐渐形成。
展厅里不难找到岭南名家的笔迹。赖少其是西泠印社社员。他取法金农、伊秉绶,并兼爨宝子碑、好大王碑等结体。作品《隶书录苏轼典故》整体结字以传统汉碑为主,平正敦实,但用笔飞动,整体感觉颇具分量感。

赖少其《隶书录苏轼典故》
康有为也是印社早年的赞助社员。矗立在西泠印社山门上的“湖山最胜”匾额,就出自康有为的手笔。此外,马国权、商承祚等大家之作也将在展览期间与观众见面。
说到与西泠印社关系最密切的广东人,则非饶宗颐莫属。饶公会通中西,熔铸古今,集学问与艺术于一身。现场展出的《水墨藤本图》是他赠送给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的作品,线条苍浑,气韵生动。
2011年,时年94岁的饶公就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西泠印社社员乔中石介绍,本次展览以“播芳六合”为名,就出自饶公就任社长时为印社留下的殷殷寄语。

饶宗颐就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分两期推出,第一期7月20日至9月7日,第二期9月9日至10月20日。

采写/出镜:南方+记者 杨逸
摄影:南方+记者 仇敏业 戴雪晴
摄像:南方+记者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通讯员 阮超怡
【作者】 杨逸;仇敏业;陈文夏;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