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执浩带着他的新作《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来到南京,与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韩东,资深图书编辑、作家胡泊展开对谈。

《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执浩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二本书。《不如读诗》是张执浩与古代十六位诗人的跨时空对话,而《传告后代人》则是张执浩以一名现代诗人的视角出发去与古代诗人携手漫游。

在这本书中,张执浩沉淀出15个具有概括性、精确性的中国古代诗人关键词,勾连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与诗人个人命运、社会变迁的关系,描绘跨时空的诗学图卷,从新的层面剖析、探讨古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隐秘世界。

诗人张执浩生活在武汉,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出于文学精神图景向往的热情,“在我的心里,这本书中大量的内容和南京息息相关,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文学事件都发生在南京,所以我到了南京后内心的确非常的激动。”创作《传告后代人》缘起于对《不如读诗》的意犹未尽,在《不如读诗》出版后,张执浩觉得不应该只聚焦于一个两个诗人的解读,而是要将目光放在广阔的诗人群体上,从中看到诗歌古往今来的发展脉络,找到我们文化基因的传承,即便如今的诗人写现代诗与古人已经不同了,但是诗歌的力量还在,“我们现代人的经验和人生故事其实都可以在古人那里找到,古人创造了我们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模板,不管我们面临怎样的苦涩和困境,都能够在古代人身上找到对应,这种命运力量的传承我觉得非常重要。”

韩东既是张执浩的诗人同行,也是他的好友,在韩东看来,《传告后代人》这本书不仅对于普通读者有阅读的价值,即便对于用现代语言写诗的写作者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我觉得张执浩不是脱离了今天的语境去看老祖宗的辉煌,他以诗人的目光关注古人如何写诗、创造、推广,让我们知道古人的艺术出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本书我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
《传告后代人》以史为经以诗为纬,旁征博引,集中描述了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孟浩然、王维等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状态。从一位优秀的当代诗人的视角出发,追溯每一个中国人的诗学生命源头,求索东方诗意生活的缘起,抵达古代诗人的生活现场。“我试图进入古人的世界,试图一个诗人的身份进入,不是批判者,也不是研究者。”
为了写作这本书,张执浩也阅读了不少学院派的诗词研究学者们的著作,也看了很多研究诗人的著作,“我发现文学史的节点与改变往往与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有关。”以词的发展为例,在苏轼之前,已有不少写词写得很好的诗人,民间传唱度也很广,但词的内容局限于风花雪月、男女之爱,上不得台面,而到了苏轼这里他大大的突破了词的内容限制,改变了整个词在中国诗歌发展上的命运,如果没有苏轼,中国的词或许根本不是如今的面貌。张执浩表示,《传告后代人》并非单纯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更是对古代诗人命运的一种回望。“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杜甫之所以是杜甫,就是通过诗歌呈现出来的,藏在诗歌背后的这些人,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才是我所看重的东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