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苍峦映着绿水入画,云朵枕着草浪翻滚,蝉鸣裹挟着清风循着北纬47°的轨迹,奔涌至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这个“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乘着“乡村+非遗+业态”的旅游热浪,书写着文旅踏“草浪”而行的美丽诗篇。

草原上的“密野仙踪”——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约“村”游
找寻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当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水美乡村”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广场已传来嘹亮的村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非遗特色村代钦塔拉嘎查的代钦塔拉艺术市集里,奶茶香混着游客的欢声笑语在民宿区的石桥上流淌;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研学的孩子们化身探险家探索自然的奥秘……当下场景,是科右中旗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也真正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照进了现实。

“兴安第一名山”——科右中旗蒙格罕山
“农文旅的蓬勃发展,不仅是乡村蝶变的生动体现,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科右中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钱真真表示,近年来,科右中旗已逐渐形成民俗与历史相伴的集观光度假、生态宜居、运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持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游已然成了游客“下沉式”旅游的不二之选。

翰嘎利湖休闲旅游度假区
“遗”脉相承
邂逅古韵里的文旅新章

“在科右中旗,非遗不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生活日常。”游客杨丽对景区非遗表演赞不绝口。
从五角枫银匠的叮当锤响,到蒙古族刺绣的指尖生花;从蒙古族弦乐器制作技艺广为流传,再到蒙古族四胡、乌力格尔蒙古族说唱艺术进景区……近年来,科右中旗依托“一旗九乡五非遗”优势,深挖文化瑰宝,以“活态传承”为核,以“沉浸体验”为媒,奏响“非遗+旅游”的融合乐章,让非遗在科右中旗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尽显科右中旗非遗文化魅力
“非遗+旅游”已成为科右中旗擘画文旅融合发展版图的点睛之笔。科右中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马图雅说:“科右中旗以非遗为笔,匠心打造‘非遗+品牌、非遗+景区、非遗+节日、非遗+研学’等多维融合发展模式,为八方游客呈现一场文化与自然交融、传统与现代相辉映的非遗盛宴。”

科右中旗音乐+旅游新业态模式“吸粉”更“吸睛”
业态上“新”
解锁场景上的沉浸体验

音乐+旅游、赛事+旅游、网红+旅游、摄影+旅游、剧本杀+旅游……一批批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旅游多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枫情马镇科右中旗强势“出圈”又“出彩”。
近年来,科右中旗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把业态旅游带来的“流量指数”转化为“留量指数”。“业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后,是科右中旗全力聚焦“全域、全季、全要素旅游”,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推动“单向旅游”向“多层次的休闲度假游”升级。

体育+旅游新业态模式,瞬间燃爆全场
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文旅兴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科右中旗“文旅经”越念越响。多角度、多思路、多形式、多成果的“乡村+非遗+业态”旅游,让科右中旗文旅资源迸发出蓬勃生命力,新的文旅交响曲正在科右中旗大地奏响。

科右中旗3A级旅游景区图什业图亲王府
在热浪席卷的盛夏,不妨把目的地交给枫情马镇科右中旗,这里藏着千万种奔赴的理由。是躺在草原上目睹云絮在湛蓝天幕游走,让20℃的蒙格罕山卷走暑气;是穿过五角枫林,体验风从耳畔呼啸而过的自由;是走进图什业图亲王府,聆听百年风云的回响;更是夜幕降临时,篝火映红的笑脸,草原上马头琴声的悠扬。
不必纠结做攻略,不必纠结去远方。这里,每一口清新的空气、每一抹绚丽的色彩,都在轻声呼唤——收拾行囊吧,属于你的草原“旗”遇,正等你在“科右中旗”开场。
文字:胡睿娜
图片:科右中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