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帕金森病,经常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悄然来临,它有哪些症状?发病机制是啥?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承欧梅提醒,抖、僵、慢,是常见的帕金森病症状,此外,要特别注意运动并发症,10年病程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90%都有运动并发症。
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的男性帕金森患病率为1.7%,女性为1.6%。
“帕金森病的发病跟年龄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就越高。”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承欧梅说,在临床接诊中,虽然也有三四十岁的患者,但更多的还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
那如何识别帕金森病呢?承欧梅说,简单来说就是抖、僵、慢,这是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僵,就是患者的面部、颈部、四肢很僵硬;慢,即动作迟缓,40岁的人看起来像六七十岁一般。”
除了这些症状,在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运动并发症,即姿势、步态的异常或运动过多、异常,比如说挤眉弄眼、手舞足蹈等等。“运动并发症还表现为疗效的不稳定,时好时坏,吃了药可能与正常人无异,药效不够时又出现帕金森症状。”承欧梅表示,一般来说,患帕金森病5年后,约50%的患者可能出现运动并发症;10年病程的患者,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90%。

承欧梅教授给患者做评估。受访者供图
由于运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是通过提供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来改善患者运动症状、降低运动并发症风险。目前,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已被写入国内外指南作为核心治疗原则。
“帕金森病是中脑的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引起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后,会导致多巴胺合成的减少,所以我们通过多巴胺能药物做替代治疗。”承欧梅解释说,但多巴胺能药物受自身药物特性的影响,进入血液后很容易受到代谢影响,导致其半衰期很短,意思就是吃了药后很快见效,但很快又被代谢掉了,导致疗效有波动,因此,需要更长效、更能保持稳定的多巴胺能药物。
那该如何预防?承欧梅说,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公众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心情愉悦;二是适度运动;三是营养丰富、均衡饮食;四是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
原稿点击: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早期征兆不全是“抖”,这些情况也要警惕-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