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杉路158弄1号,6500平方米的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是海内外人才在这座“年轻的城”事业起步的第一站,一支充满活力的专业团队编织了一张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作为临港人才服务“主力军”,他们以打造“有温度、高效率、全链条的人才服务生态”为目标,用专业与热忱架起政策落地与人才发展的“连心桥”。
今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累计引进人才2.46万人;安居补贴系列政策累计审核发放2986人次,拨付金额6085.8万元;为261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政策服务。从窗口服务到全球引才,从政策宣介到帮助海外人才融入本地生活的关怀,临港国际人才服务港团队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政策找人:“一听就懂、一办就成”
今年,临港新片区推出创客新政“十二条”,以真金白银支持、服务人才。“从网上一键申报到补贴到账,整个过程只有一个月,操作十分便捷。”上海中科卫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光学测量系统设计师韩世豪是一名新临港人,来临港一年间,他申请到博士实习补贴、租房补贴等各类补贴十多万元,眼下他和新婚妻子正计划在临港购房,“这里的房价在上海很有竞争力,加上安居补贴支持,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高效服务源于人才服务团队对政策落地全流程的精细打磨。在人才服务港二楼大厅,28个业务窗口每天直面人才与企业的多元需求,从居住证积分测算到居转户材料预审,从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咨询到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办理,63项业务实现“一口受理、全程跟踪”。针对政策专业性强、流程复杂的特点,团队提炼出材料清单和条件说明,让人才“一听就懂、一办就成”。
“我们的服务就是要让人才‘应享尽享’。”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培与记者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不久前他们在审核中发现一名大学生在临港实习8个月却只申请了5个月实习补贴,当即联系对方提醒补充材料,最终帮他全额申领了政策允许的6个月补贴。
人才服务也不只在办事大厅。“哪里有诉求,我们就去哪里解决。”政策宣介负责人吴正扬这样定义她的角色。以人才政策宣传“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人才政策推介“与招商引资同步、与企业注册同步、与社区服务同步”为核心,团队化身“机动部队”,随时响应企业需求。自新片区成立以来累计服务企业超5000家,年均人才政策宣介场次超50场,人才政策宣传工作实现100%覆盖。
全球引才:人才引力形成“磁场”聚能
政策创新是吸引海外人才的硬核支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才专员张子江介绍,临港在全国率先试点的电子口岸签证机制,现已覆盖新片区1800余家企业;外国人来华长期居留许可、在华永久居留等政策持续优化,一系列举措推动临港海外人才数量自2023年起年均增长20%,成为国际人才向往的创新高地。
与此同时,临港在人才服务方面不断细化颗粒度。人才港内的临港新片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住房保障、语言服务、法律服务等相关领域涉外服务资源,从人才入境、居住、工作、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服务供给,为新片区涉外企业及其外籍人才提供综合服务;APEC商务旅行卡临港受理点,为新片区企业出海开辟绿色通道。
“除了政策服务外,我们发现外籍人才对融入本地生活的需求也非常多元。外籍人才之间的黏性很强,常带创业伙伴一起来参加活动,形成了独特的‘人才磁场’。”张培告诉记者,如今这里每逢周末、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各种移民融入活动,针对外籍人士开设的中文课程场场“爆满”,中外朋友共聚交流的场景渐成常态。新片区倾力打造临港留学生种子计划、临港新语汉语课堂、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等海外人才服务品牌,举办移民融入、社会融合活动超100场,服务海外人才超2.5万人次。
全球布局的引才网络正让“磁场”效应持续放大。目前,临港在全球设立11家海外引才驿站,与知名高校学联、人力资源机构深度合作,通过城市宣介、岗位推介等活动招揽全球人才。下个月,张培团队还将组织相关企业赴新加坡举办海外专场招聘会,聚焦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让临港特色产业与全球人才的连接更加紧密。
团队小传
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人才服务团队,共有约80名成员,为新片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筑牢人才根基,获评202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
原标题:《补贴秒领、安居无忧,上半年引才2.46万人背后,临港人才服务卷出新高度》
栏目主编:徐晶卉
来源:作者:文汇报 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