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墙件预埋件埋多深规范(预埋件的构造要求及有哪些特殊规定?)

预埋件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十分常见,且十分重要,但设计人员大多对预埋件没有系统的了解,本文就预埋件的构造及特殊的规定展开分析。

1.预埋件的构造要求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Q345级钢,锚板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锚筋直径的60%;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宜大于 b /8, b 为锚筋的间距。

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RB400或HPB300钢筋,不应采用冷加工钢筋。

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 T 形焊接。当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当锚筋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6mm,且对300MPa级钢筋不宜小于0.5d,对其他钢筋不宜小于0.6d, d 为锚筋的直径。

重要预埋件的锚筋不宜采用以下方式,钢筋弯折后与锚板焊接。这种受力时容易从一边的锚筋处产生撕裂。

2.预埋件锚筋的构造要求

预埋件中锚筋的布置不能太密集,否则影响锚固受力的效果。同时为了保证预埋件的承载力,还必须保证锚筋的锚固长度。

预埋件锚筋中心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d和20mm。预埋件的位置应使锚筋位于构件的外层主筋的内侧。

预埋件的受力直锚筋直径不宜小于8mm,且不宜大于25mm。直锚筋数量不宜少于4根,且不宜多于4排;受剪预埋件的直锚筋可采用2根。

对受拉和受弯预埋件(图9.7.2),其锚筋的间距 b 、6.和锚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 c 、 c ,均不应小于3d和45mm。

对受剪预埋件(图9.7.2),其锚筋的间距 b 及b1不应大于300mm,且 b不应小于6d和70mm;锚筋至构件边缘的距离c1不应小于6d和70mm, b 、 c 均不应小于3d和45mm。

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规范第8.3.1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当锚筋采用HPB300级钢筋时末端还应有弯钩。当无法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锚固措施。受剪和受压直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 d 为锚筋的直径。

3.考虑地震作用的预埋件,应满足下列规定

1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计算的面积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2锚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混凝土规范第9.7节的有关规定并增加10%;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靠近锚板处,宜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封闭箍筋

3预埋件不宜设置在塑性铰区;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4对有抗震要求的重要预埋件,不宜采用以锚固钢筋承力的方式,宜采用锚筋穿透截面后,固定在背面锚板上的夹板式双面锚固形式。

4.图集16G362的规定

所有焊缝除注明者外均为满焊,并应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的要求。

预埋件的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 T 型焊接,不得将锚筋弯成 U 型或 L 型后用角焊缝与锚板焊接。当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当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穿孔塞焊的要求见图7.2。所有焊缝均应确保焊接质量并严格检查。

受拉锚筋(包括直锚筋及弯折锚筋)与锚板水平连接时,应采用双面角焊缝(图7.3),焊缝长度 lw >4d(HPB300级钢)或>5d(HRB400级钢)。

预理件各部分尺寸要求制作准确,板尺寸宜采用负公差(不包括板厚),以便放入模板内。

预埋件加工的允许误差(图8.3)

锚板边长 a 或 b 的允许误差为﹣30m。

锚筋各部分长度 La 、 lo 、 le 的允许误差为+10mm。

双面为整块错板的预埋件,其锚筋长度 La 的允许误差为±5mm。

圆锚筋的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

角钢锚筋的重心线允许偏差为±2mm.

角钢锚筋的重心线允许偏斜角 a 为±2:

筋对板面的垂直度偏差 a <10mm及 la /50.

抗剪钢板的宽度 Q 和高度 h 的允许误差为+3mm.

溢浆孔直径 d 的允许偏差为±3mm。

溢浆孔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

5.玻璃幕墙规范的规定

抗震设计的幕墙,钢筋锚固长度应按计算值的1.1倍采用;与混凝土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混凝土规范按抗震等级锚固长度乘以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当错筋的拉应力设计值小于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时,其锚固长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5倍锚固钢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