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土地怎么买卖

划拨土地的买卖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条件:

转让申请

土地使用者需持国有土地使用证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证明等合法证件,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受理和审查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将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就土地用途等征询规划管理部门意见。

地价评估

管理部门组织地价评估,确定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额,并拟订协议出让方案。

确定出让金和拟订出让方案

根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和土地市场情况,集体决策确定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额,并拟订协议出让方案。

办理出让手续

受让方需与政府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登记阶段

土地使用者按出让合同约定补交出让金后,持相关证件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转让协议

交易双方还需提供转让协议、土地使用证、宗地界址点图、建筑物产权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委托书、身份证明等资料。

总结来说,划拨土地的买卖需要经过申请、受理审查、地价评估、确定出让金和出让方案、办理出让手续、登记等阶段,并且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合法产权证明,以及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补缴土地出让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