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端午日,相约时间,相见千年

又是五月初五日,又是安好问候时。又逢端阳之时,又是端午时节,今天站在端午门里,思绪还是那么多,那么沉,每一个端午,总是有着与别时不同的情怀,思念多一些,但更有一份美好隔空相念,不是为了谁,也不必明白要送给谁,只是想把一份美好寄予时空,送给此时节里的那么多人。

每到端午时节,端午的味道就会散发在街头巷尾,就会散发在每一寸光阴里,就会散发在款款笔墨里。

是否还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一句“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是否还记得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是否还记得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是否还记得苏童在《祖母的季节》里“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

这些是他们的记忆,这些也是我们的记忆,那笔墨里是浸泡了端午的味道,是我们的集体回忆。

这些记忆是更接近我们的白话式记忆,而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佳节,从古就有诗词助兴的习俗,那些平平仄仄里更有着端午时节的雅致和追忆。

站在端午门前,伸手推开了端午的门扉,但在众多端午诗词中,落笔于端午的这一首词,却是最为入境。这就是苏东坡写的这阕《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这阕词,是苏轼在惠州第二年的端午时节,想到了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对于朝云来说,苏轼自是知晓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才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且附清新,且有兰馨。

端午时节,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词间之美美在细微,美在贴切,有着半明半暗的朦胧之觉。而只一句“明朝端午浴芳兰”,就有着一种更高的审美,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端午节民俗的淳朴纯真美。

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群者。

我最喜欢下阕的描写,更有着浓郁的端午视觉之感。

“彩线轻缠红玉臂”,用五彩丝系在手腕或胳膊上,以辟邪驱鬼,寓意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这个习俗,我们今天依然在民间相传,每端午前后,许多人都会系一根五色线,以寓安康。

“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寓意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这一习俗也是在民间相传至今,还有小孩穿老虎肚兜,门上挂蒲剑艾草等,以辟邪护身。

一首民俗味十足的浣溪沙,更可以说是一阕词牌格里的民俗词,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更让端午落在了笔墨的风雅里。

一份纪念,一份记忆,穿越古今,流传千年。

即是端午日,在这端午时节,月明以一种隆重的心情再读端午的文字,一记“是否”是一次回想,一记“是否”是一次凝思,而一阕东坡的词,更让时光有了端午节日的仪式感,也感受着他笔墨里的思念。

又是端午日,借东坡居士的那多情的一句来迎接端午的到来,“佳人相见一千年”,与君共赴千年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