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简介资料(蔡锷——民国国葬第一人)

蔡锷生平

1882年,出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

1894年,中秀才;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自此受梁启超影响终身;

1899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求学;

1899年,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学习;

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立志做一个能拯救中国的 优秀军人,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被称为“士官三杰”;

1904年,以士官学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回国;

1916年,因患咽喉癌,病逝世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

蔡锷短暂的一生做过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1911年10月30日在云南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

1904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国之后,因为当时中国各省都在训练新军,急需懂得训练新军的军事人才,所以成绩优异的蔡锷立刻成为各省争抢的对象。

1905年-1910年,在广西操练新军,做了不少军校的校长,其中包括广西陆军小学堂。学生有著名的桂系首领李宗仁,后来李宗仁回忆起蔡锷时说:“我们对他敬若神明。”

1911年,蔡锷抵达云南省城昆明,后被任命为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两标。学生和下属有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取得胜利后,蔡锷于10月30日在云南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政府,宣布独立。蔡锷自己就职云南都督,在云南整顿财政,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云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刘德华饰演的蔡锷

第二件大事:领导护国运动,推翻袁世凯帝制

1913年10月,因忌惮蔡锷在云南拥兵自重,袁世凯调蔡锷入京,名义上给予官职礼遇有加,实际上对其“软禁”。

1915年11月18日,蔡锷逃离北京,从天津取道日本回到云南。

1915年12月25日,回到云南后蔡锷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进行护国运动,随后蔡锷率领护国军与北洋军鏖战,连战连捷,逼迫北洋军签订停战协议,最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蔡锷领导护国运动

享受国葬第一人

1916年9月,蔡锷因病东渡日本治疗。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咽喉癌医治无效,在日本福冈长逝,年仅34岁。

1917年4月12日,蔡锷遗体荣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出殡当天,大雨滂沱,举国悲痛孙中山、梁启超等名人纷纷为其写下挽联。

孙中山: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

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葬的人,从此归葬岳麓山也成了与国有功之人的最高礼遇。

蔡锷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也许历史又会不一样吧!

岳麓山蔡锷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