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如何快速准确判断春联的上下联)


春联菱形大字:三阳开泰

春联起源

春联,是指中国每年春节期间张贴的吉语性楹联,是楹联的一种特殊样式,具有时令性特点。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较深的周边国家,也有春节期间张贴春联的习俗。除春联外,婚庆联、迁居联等等,也都可视为特定领域的楹联。

对于春联的起源,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春联内容和格式,则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文学的词句对偶性。汉赋、南北朝骈体文、唐朝格律诗等等,都将汉语词句的对偶性一步步加以严格化和系统化。换句话说,春联作为楹联的一种特殊样式,它们的内容和格式(格律),实际上受骈体文和格律诗对仗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张贴春联这种习俗的演进。多数民俗资料认为,张贴春联的民俗,最早应该与古代悬挂桃符(驱邪)以及张贴门神有关。据文献记载,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亲自在桃木板上书写了一个联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目前多数人将其视为中国最早的一幅春联。

传统春联样式

一些民俗资料记载,北宋、南宋以至于整个元代,人们会于春节期间挂上新桃符,以及“春贴”或”春牌“等。一些民俗学家认为,“春贴”或”春牌“等名称,实际就上春联的别名。这种说法却未必正确。从“春贴”或”春牌“的字面意思来看,它们的体积应该都不大,肯定不会是竖长细条形的,因此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联形制,应该还有较大差别。

这个时期的“春贴”或”春牌“,更为合理的推测是:它们上面会书写一些短小的吉语,但还不是完整的对仗句。

另有文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且下令要求民间在春节期间家家都张贴春联。但这些记载多见于野史,而非正规文献,因此其真实性大打折扣。最为重要的一点,楹联书法作为一种形制,它们出现的一个大前提,是竖式纵向性书法作品即条幅的出场。而条幅是明代中期以后才出现,而单独样式的楹联书法作品,到了明末清初才逐渐流行开来。

春联菱形大字:春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春联书法作品,它们的出现,不可能比楹联书法作品更早,只能说二者差不多同步。那么我们也有理由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春联书法作品,与楹联书法一样,它们出现的年代也应该在明末清初左右。

前两天有一位学员拿出明代吴门书派诸家的一些对联拓本图样,希望我解释一下为何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陈道复、王宠等人也有这些对联作品传世。我的回答是:这些对联全部都是伪作,是明末清初之后的”好事者“替这些名家搞出来的伪作。

还有人会问: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北宋、南宋、元代以及明代晚期以前的书家,他们确实也写了大量的楹联(包括春联)作品,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楹联(春联)书法作品都被毁坏而无法见到了?

春联菱形大字:福

从理论上讲,这个推测或者说假设还是站得住脚的,至少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然而这种推测却经不起推敲。至少从北宋起,保存到现在的各种墨迹资料非常多,且年代越往后,相应的墨迹资料就丰富。

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哪怕所有名家的楹联(春联)作品都散亡了,那肯定还有大量非名家的楹联(春联)墨迹(非伪作)会留传下来。然而,从北宋到明末清初这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并不能看到任何一件真正可靠的楹联(春联)墨迹。所以这也根本不是什么”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如果我们去查询有关春联史话的文章,还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对于明末清初之前的春联记载,基本上是语焉不详或是依据推理;而明末清初之后有关春联形制及书写的记载,就非常生动,画面感极强了。

春联菱形大字:春

春联样式

现代意义上的春联,它们主要是张贴在独门独户的大门口和房屋门口。由于这种情况,春联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二是横披,一般是张贴在门梁上的横幅作品。横披其实是将书法作品中的匾额样式移植了过来。三是通常张贴于窗棱或其他物件(如米桶等储物器)上的菱形斗方大字,通常只书写”福“、”春“等大字,也可写四字吉语,如”五谷丰登“等。

除主对联外,横批、菱形斗方大字等内容,我们也可以称为”春联附件“。

传统春联样式

由引可见,现代意义上的春联,针对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独门独院的房屋结构。独门独院,在平原地区可以说是标配,那么院门口房屋门口(都是双门)都会张贴春联。但在山区,不少房屋只有屋而无院,此时只需在屋门口(也是双门)张贴春联。婚庆联和新屋落成联,也会在室内的各个房间门口,也张贴上对联。

城市居室的门,绝大多数已是单门,但仍然了保留了传统双门式春联张贴方式。由于是单门,加上窗户多处于高空不便张贴,因此人们也将春联菱形大字直接张贴于门口的单门上面。这些都是变通方式。

春联菱形大字:五谷丰登

上联下联

对于春联上、下联的判断,其实很简单:上联结尾的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结尾的字必须是平声。这个原则,就是来自格律诗对仗的要求。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联的最后一字”寿“为第四声,属于仄声,所以是上联。而下联的”门“为第二声,属于平声,所以是下联。在我们自己撰写春联时,还要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要求。

传统春联样式

春联张贴

春联的传统张贴方式为:张贴者面向大门口,右侧张贴上联,左侧张贴下联。这种情况下,横披的书写方式也应该是自右向左。这种传统方式,与中国传统书写中行序自右向左的方式是相一致的。

变通的春联张贴方式是:张贴者面向大门口,左侧张贴上联,右侧张贴下联。这种情况下,横披的书写方式也应该变通为自左向右。

绝大多数情况下,目前春联仍以传统张贴方式为主。你可能也看到有的春联上联和下联张贴方式将左右侧搞错了,通常是张贴者自己就没弄明白而导致的结果。